“体育科技大讲堂”第六讲再书新篇
发文时间:2025-04-16 撰稿人:李梦瑶、覃澜萱
4月16日上午10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科技大讲堂”第六讲在教学实验楼322顺利举行。我国运动生理学领域著名专家王瑞元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实践深入思考”的专题报告。我校本硕博研究生及高访学者近百人济济一堂,甘之如饴,参与本次学术分享和科研交融。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刘卉、副院长赵星等参加活动。讲座由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许寿生主持。

王瑞元教授倾情开讲
讲座伊始,王瑞元教授凭借四十年的深厚学术积淀,系统地梳理了运动生理学这一学科体系的演进历程,并分享了他对该学科的深刻认识。他着重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性。王教授首先阐述人体生理学与运动生理学的本质差异,指出人体生理学主要聚焦静态机制,而运动生理学则关注动态变化。然后,王教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从三个维度展开讨论:1、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及对运动训练的影响;2、运动生理学视角下运动训练实践与理论创新;3、运动生理学视角下运动健身实践与理论创新。
在探讨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运动训练的影响时,王瑞元教授从最大摄氧量概念的发轫为切入点,延伸至氧债学说与乳酸阈理论的迭代突破,完整地勾勒出能量代谢研究从宏观框架到微观机制的发展轨迹。他着重指出快肌纤维募集机制与个性化监测在现代运动训练中的核心指导地位。

王瑞元教授精彩论述
针对运动生理学视角下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他直面我国当前运动训练领域存在的问题,认为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且强调“基础研究是一切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的观点,用诸多国外著名教练员培养运动员突出成果的事例来佐证和呼吁不能“忽视生理学基础”等,并指出这些问题亟待突破。

现场同学认真听讲
在运动生理学视角下运动健身理论与实践创新层面,王瑞元教授针对全民健身热潮、体重管理年行动等现象,以自身为例,辩证阐释了“运动是良医”的科学内涵,同时对“运动药丸替代论”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扬弃。
讲座尾声,许寿生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代表大家衷心感谢王瑞元教授的倾情授课、倾心交流;并指出王教授从运动生理学维度的分享深刻诠释了运动人体科学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性,这些成果凝聚着学界前贤、历代师生的智慧结晶,也润物无声地启迪了年轻学者的科研思维,引导着大家深耕学术研究,筑牢学科发展根基。此次讲座的丰富内容,不仅展现了王瑞元教授对运动生理学的热爱与领悟,更传递了对运动人体科学未来发展的深切期许。

学生请王瑞元老师合影

学生排队等候王瑞元教授签名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拿着新出版的《运动生理学(第六版)》教材排队请主编王瑞元教授签名、合影,更是频闪融融问学之光、传承之光,呈现菁菁校园靓丽的风景!

许寿生老师主持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