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站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 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 师资队伍
    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
    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
    体质与健康教研室
    学院办公室
  • 教学教务
    教风学风简报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科研团队
    科研合作
  • 党团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
    支部活动
    分党委机构
    党内制度
    入党导航
    团总支机构
    团内制度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学生园地
    学生活动
    学生管理
    学生会
    研究生会
  • 通知公告
  • 首页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 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 师资队伍
    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
    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
    体质与健康教研室
    学院办公室
  • 教学教务
    教风学风简报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科研团队
    科研合作
  • 党团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
    支部活动
    分党委机构
    党内制度
    入党导航
    团总支机构
    团内制度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学生园地
    学生活动
    学生管理
    学生会
    研究生会
  • 通知公告

学院动态

  • 最新动态

学院动态

  • 最新动态
首页»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举办第一期青年教师学术论坛

发文时间:2021-09-30 撰稿人:周财亮

为进一步落实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和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增进学院青年教师的交流和了解,营造学术氛围,促进研究领域的融合,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于2021年9月30日上午10:00-12:00,在教学实验楼32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第一期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学院王荣辉院长、雷厉书记、赵星副院长和院长助理周财亮老师参加了交流会。

本期学术论坛邀请了近两年入职的5位青年教师作为主讲人分别进行5分钟时长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见下表)。

报告人

报告题目

伏轩成

光响应材料及其生物应用

周惠宣

体育大学学生静坐行为,体力活动与抑郁相关性

卞亦瑄

电化学传感及机理研究

董 玮

创新小分子药物的早期研发及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时会娟

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力学危险因素

伏轩成,2021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已发表5篇SCI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Adv. Mate.(影响因子30.849),并获批1项专利,目前研究方向为食源性兴奋剂的快速检测。

伏老师本次主讲内容为光异构材料、光断裂材料、光电材料的生物应用,并计划今后在光响应材料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兴奋剂的快速检验研究工作。

周惠宣,2019年3月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出站,已发表9篇SCI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影响因子28.755)和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目前研究方向为运动健康项目的效果和经济学评价、体力活动流行病学。

周老师本次主讲内容为体育大学学生静坐行为,体力活动与抑郁相关性,提出体育大学学生抑郁症状普遍、静坐时间的增加可能导致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减少、过多的屏幕娱乐时间和较少的作业静坐时间可能升高抑郁发生的风险且该作用独立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对抑郁的影响等研究结论。

卞亦瑄,2021年7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已发表SCI论文3篇,目前研究方向为针对β-blocker等兴奋剂不同的电化学响应,开发相应的传感器,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卞老师本次主讲内容为电化学传感及机理研究,介绍了基于碳纳米洋葱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DNA碱基的区分测定、基于磷化钼微粒的微量磷酸盐电化学传感器、原位生长功能化MOFs用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核肽素、基于电化学碰撞的方法对二硫化钼金纳米簇的电催化析氢性质分析、碳纳米洋葱的电化学有机合成及机理等开创性科研工作。

董玮,2020年7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已发表SCI论文1篇,CSCD论文1篇和中文核心论文1篇,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兴奋剂检测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董老师本次主讲内容为创新小分子药物的早期研发及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结合自身前期科研工作,系统介绍了汉黄芩素的全合成和结构优化、新型MmpL3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结核活性研究、小分子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等研究工作。

时会娟,2021年7月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已发表10篇SCI论文和3篇CSCD论文,目前研究方向为步态分析,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与损伤预防,认知负荷对动作控制的影响。

时老师本次主讲内容为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针对软骨损伤预防与修复这一世界前沿和国家重大问题,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解析。

学术论坛共吸引了20多名学院教师和10多名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讨论,大家就报告内容中的研究设计、实验技术及在体育中的运用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进一步加强了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相互了解,也提高了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热情。

学术论坛的点评环节,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邱俊强老师和运动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汪军老师,就青年教师如何快速融入体育科研和学院主攻方向团队提供了意见和建议,并期待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

活动结束后,青年教师均表示想更多地参与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学院接下来计划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学术系列论坛,积极营造学术交流氛围,并与其他院系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以促进不同学科老师间的合作,助推一批交叉集成创新成果的产生,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Copyright © 2017北京体育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邮政编码:100084 Email:xiaoban@bsu.edu.cn 院长信箱:sssbsu@bsu.edu.cn
京ICP备05066831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27